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奉献微薄之力,点亮希望之灯
——泾县法院结对帮扶责任人张英莲
作者:陈燕  发布时间:2020-04-01 08:37:23 打印 字号: | |

        扶贫让一只船,

在汀溪红岭找到了落帆的愿望。

张法官的温情不是花朵,

是青青的枝,

让汪腊花家的冬天过后总有新叶,

带着希望,

勇敢地生活。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看似柔弱似水,却总是能够给他人带来希望与光明。张法官便是这般温暖的人。

对张法官最初的印象是在朋友圈,看着她为贫困户认真地宣传茶叶,字里行间透露着满满的关切。后来,又在几个共同的群聊里都看到了她略带生涩却真挚的推荐不由得让人想了解,这个办案时严肃谨慎、生活中温柔内秀的女法官,究竟在她的扶贫之路上留下了怎样难以割舍的情结而当我向本人求问时,她仅仅惊讶了一瞬,随后笑着说:你去走一走,就知道了。

说走就走吧!趁着每月走访慰问贫困户的时候到了,我便跟着张法官一同赶到她心心念念的红岭村去

一个多小时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将我最初的兴致勃勃浇灭了大半,体质显然也不好的张法官苍白着脸色,讲述着大山深处贫困户的艰难与奋斗,多年的扶贫经历,她对这山水人文如数家珍,有心酸也有欣慰。直至到了半山腰上,车已无法开进荆棘遍布的山路,张法官抱歉地说:“后面得辛苦走一走啦。”随即提着自己带来的水果等礼品,带着我们一步步爬上高山。

远远地,一名年近八旬的老人唤着张法官的名字迎了上来:“算着日子快到了,我就知道你这几天肯定要来!”随即亲昵地握握张法官的手,念叨起“怎么又带东西来,都说了不用的”。张法官只笑笑,像回家探亲的女儿一般倾耳听着老人掩饰不住开心的“埋怨”,时不时问两句近日来健康、生活情况。来之前的路上,张法官已经大致介绍了这位帮扶对象的情况,她叫汪腊花,一直与身体残疾的女儿相依为命,因年老体弱,又要照顾女儿,无法在外谋生,主要生活来源便是自家山上的茶叶。如今又快到茶季,一直惦记着的张法官便主动承担起了“带货”任务,努力为这片茶地做起宣传。

阳春三月,万物生机盎然汪腊花特意带我们去看张法官送给她的果树。长得真快啊,去年我将它栽下,今年便冒出许多新芽。大妈,我们的日子也一定会像这小树一样,越来越好。”张法官笑着说。汪腊花高兴地点点头,还向我们展示了一把砍伐枝桠的小农具,张法官还送了我这个,给树修枝方便多啦!”两人一起给小树苗浇了水,嫩绿的枝丫带着期许和希望,在春风里渐渐舒展,终将成为一片荫凉。

来到汪腊花的家中,我发现木制的墙梁上布有密密麻麻的小孔,汪腊花告诉我这都是白蚁啃食的,多亏张法官联系了县白蚁办,找来了专业灭蚁师,他们每年都会定期来灭蚁,现在好多”随后,张法官又仔仔细细地问过汪腊花和她女儿的身体状况、生活中是否有其他不便,既像家人、又似好友,闲话家常里带着细致妥帖的关怀。

正当我们准备离开赶往下一个帮扶对象家时,汪腊花却突然拿出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当着大家的面塞到张法官怀里,不等她拒绝便抢每次都收你的礼物,就想也给你留点什么其他的你也不肯要,想来想去也就这点心意,你一定要收下!”说着,老人一直带着笑的声音里多了几许哽咽,“这些年你每个月都过来,给我们带来了好政策,也帮我们母女俩解决了大大小小的难题,一个电话就能为我们忙前忙后,比我自己想的都全,难为你啦!”听到这,张法官的眼眶也红了,“大妈,这都是我们帮扶干部应尽的责任,再说这么多年的相处,咱们就像一家人了,哪里还要说什么谢不谢呢。”

直到我们走出山路,渐渐看不到那个依依不舍相送的老人身影,张法官小心翼翼将怀抱中鲜艳的锦旗和信封放进车厢我突然理解了之前聊天时她说过的那句话——“到贫困户家中串多少次门,对贫困群众就会增加多少感情脚下沾多少泥巴,心中就会有多少百姓。

一名基层法官,她每年要承办上百件案件。繁重的工作量并没有让扶贫变成一种形式,而是真正地成为她心中放不下的一丝牵挂很难想象,外表柔弱的张法官倾注了多少热情,付出了多少心血,才能保证每一个司法案件的质效,保障每一个帮扶对象的幸福生活。

一句简单的“我愿意,我无悔。”是张法官在扶贫之路的真实写照,也是泾县法院全体干警在结对帮扶时的庄严承诺。

 
责任编辑:审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