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退伍进入法院法警大队,把参与和配合业务部门办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危险,就冲锋在哪里。不管是警卫法庭、参与执行活动,还是提解、押送、看管犯罪嫌疑人、送达法律文书等等,什么工作都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期的法警赞歌。他就是泾县人民法院法警队周林同志,男,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2004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恪尽职守 勇于担当
从穿上警服的第一天起,周林同志就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此,他一方面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努力锻炼好身体机能,因为他深知,司法警察是人民法院的一支特殊队伍,在任何时候他必须冲锋在前。“大庭保障”是法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维护法庭秩序、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平台。每次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开庭,周林总是协助大队长做好庭前预案,科学计划、有力布署,确保刑事大要案开庭保障万无一失。在民事案件值庭中,周林同样高度警惕,13年来他参加过上千次值庭任务,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2010年11月15 日到25日开庭审理的张羽等涉黑案件,是当年全省“打黑”第二大案,外界称之为“皖南第一案”。该案被告人有20人之多,涉案罪名及犯罪事实之多,是泾县法院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接到任务后,周林与大队领导一同制定出了详尽的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由于被告人分开羁押在泾县和宣城两地,周林在方案中明确了重点监控的思路,将提押、值庭、安全检查、外围警戒、看管、车辆分配及通讯等具体工作分解到每个人,首要被告人实施专车专人押解、定人定位。同时,周林还是宣城押解组工作的具体实施人,整整十天,周林和同事们都夜宿在宣城看守所所在地杨柳镇。每天凌晨五点多,他便提前起床,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传达任务、安排车辆和警力,赶到宣城市看守所提押好被告人,确保万无一失地准时将被告人带到法庭,然后又投入到安检和值庭的任务之中。每天进出法庭的旁听人有二百多人,安检任务重,周林和同事一起进行耐心、细致地检查,不放过任何细节。开庭过程中,周林在旁听区来回巡逻,密切关注每一名旁听人特别是被告人的众多亲属朋友,防止由于情绪激动而导致的突发情况。每天庭审结束后,他还要继续奔波,将被告人安全还押到看守所,并安排好整个组二十余名战友的后勤工作。每一天,他都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整整十天,周林没有回过一次家,全然顾不上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儿。他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参与执行任务的兄弟单位同事的称赞。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和法院机关安全,周林始终绷紧机关安全防范这根弦,从高、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安检任务,认真排查出当事人携带的刀具、汽油、农药等危险物品,筑牢法院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2017年6月1日上午,周林进行安全巡查时,突然发现诉讼服务中心门口三名男子正在揪打。原来,这三人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因发生言语冲突而矛盾升级。正值上班时间,三名男子的行为如不及时予以制止,可能会酿成严重后果。周林没有多想,立刻跑向斗殴现场,抱住一名正在实施殴打行为的当事人,徒手制止并对其进行人身控制。同时,在诉讼服务大厅执行安检任务的另一名法警也迅速冲到当事人中间,用身体将两人隔开,予以劝阻。其余法警也很快进入事发现场,将正在斗殴的三名男子强行隔离,疏散围观人群,向派出所报警,并将受伤人员送院治疗。大家默契配合、果断处置,及时制止了斗殴行为,消除一起“民转刑”重大隐患。
处置结束后,大家才发现周林警服被割破,身上多处淤青,手臂也被茶杯碎片割伤,鲜血直流。他却说道:“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只要他们没事,事态被控制了就行”。
牢记身份 果断出击
法警还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参与执行工作,使裁判结果最终能落实到位。2017年5月10日,根据宣城中院司法警察支队的调警令,周林同志带领四名干警驱车前往外地参加一项执行行动。当警车行驶至宣城西高速入口匝道时,大家突然发现前方300、400米处一辆面包车正在快速逆行,并欲驶下高速。当时,正直午间,车流量大,许多车辆纷纷紧急避让,情况十分危急。
周林凭着较强的职业责任心和敏感性,果断打开警灯、拉响警笛,向违法车辆示意靠边停车,将正在逆行的违法车辆拦停,向违法驾驶员出示证件,表明法警身份,义正辞言地告诉他违法驾驶员:“法院司法警察也是人民警察,今天我们发现,虽然我们无权处理,但是们绝对有义务去制止你严重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高速路上逆行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并立即通知交警到场处理,避免发生重大的交通安全事故。
2017年7月7日下午,周林与同事一起前往蔡村镇上胡村送达一起刑事案件法律文书,返程至泾县琴溪镇洗马桥路口的一座小桥头时,远远发现道路上有车辆碎片,附近停靠着车辆和围观群众,路边还有一名女性在大声呼救:“不好,出事故了!”周林立即将警车停靠在路边,打开警灯,下车查看,发现一名脸部、胸部和双腿布满鲜血的小男孩站立在路旁,伤口处血流如注,一名中年女子蹲抱着小男孩歇斯底里般痛哭,看到周林后,大声却无力地呼叫“救命啊!救命啊”。原来,小男孩的母亲骑着二轮电动车载儿子回家途中,小男孩的玩具脱落,这位母亲便回头找寻,不慎连人带车摔倒在路侧,孩子面、胸部直接撞到了路边堆放的琉璃瓦碎片上。见此情景,周林当机立断,立即实施救援,一面安抚那位妈妈,一面迅速摘掉小男孩的太阳帽,脱下小男孩的汗衫,捂住小男孩受伤严重、血流不止的嘴巴,以起到保护伤口和止血的作用,然后抱起小男孩送到警车上,并对他说:“孩子,别怕,警察叔叔来了,没事了,马上就到医院!”遂即拉响警报,快速驶往县城医院。
在车上,周林一边教小男孩的妈妈简单的急救常识,一边安排同事帮忙拨打110、120电话,并联系伤者家属。同时,积极联系医院急诊科,简要介绍小男孩伤情,以做好急救准备,最大限度争取救援时间……当时正值下班高峰,道路交通较拥堵,看着车上受伤严重的小男孩,周林和同事们心急如焚。为尽快赶到县医院急诊科,周林凭借着丰富的驾驶经验,加快速度,原来需要二十多分钟的车程,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到达时,县医院急诊科已准备就绪,周林迅速下车将小男孩抱至急诊科,顺利高效地完成安全转移,为小男孩的后续治疗争取有利时间。
安顿好了一切,周林洗净身上的血迹,和同事一起默默离开,匆匆回到了法院,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心系社会 默默奉献
2009年,周林从报纸上了解到湖南籍女童彭云云因家庭贫困而无法继续学习的情况,于是马上和彭云云的老师通过书信取得了联系,从此,开始了对这个贫困小女孩的资助之路。从2009年小女孩三年级直到2011年小女孩小学毕业的三年时间里,周林始终挂念着这个孩子,每一学期都会通过邮局汇款、购买衣物和学习用品以资助她顺利学习,并保持着和她的电话联系,时刻关注彭云云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鼓励她努力学习。
此外,周林还热衷公益事业,从2002年11月12日的第一次无偿献血开始,他几乎每一年都会参与无偿献血,截止2017年,累计献血量已达3000毫升。在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拯救白血病患者生命后,周林主动与宣城市红十字会联系,咨询了解骨髓血样采集的时间和程序。2014年12月5日,周林前往宣城市红十字会捐献了血样,将造血干细胞分型汇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骨髓捐赠志愿者。他的善举,给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这就是周林,一名爱岗、敬业、奉献的司法警察,一名无私奉献的优秀退伍军人,一名在平凡生命中展现真实和灿烂的男子汉,一个侠骨柔情的同事、朋友、亲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司法警察战线上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