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苑随笔
回家,是否也需要勇气
作者:卫渭  发布时间:2014-12-22 15:09:47 打印 字号: |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回家,成了一种期盼,更成了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在外打拼,好不容易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保障了一点最基本的生活,但是看着自己的小房子,上下班赶地铁的繁忙,没条件将父母接过来养老,也不可能同父母一起生活,所以空巢老人越来越孤独,儿女们也越来越寂寞。在当前的社会里,每天能回家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奢望。

最近很流行一幅漫画,漫画里,儿女来时,父母每天准备一桌子好菜,儿女不在家时,他们一日三餐,清粥小菜;儿女不在家时,他们会刷新你的空间,或者向别人有意无意提起你,儿女在家时,却总表现出各种嫌弃……也许父母就是这样,我也总是在别人的口中,才得知父亲经常以我为傲,可是当面的时候,父亲却总是一副说教的样子。

外面吹着寒风、飘着白雪的冬天,坐在桌边,等着父母上桌的热气腾腾的饭菜,真是一种幸福的等待。但如今的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与父母的家恰好是“一碗汤的距离”。可有时候到了小区门口,停留一会,只是想象一下父母的样子,却转头回了自己的家。也有时候,想打个电话给父母,却又怕他们问题太多太烦。记得以前上大学时,放假的前几天,所有人都是早就将回家的物品整理好,而且总是怕当最后走的那一个。可现在上班了,成家了,也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有了一种想回家却又不愿意回家的感觉。

常回家看看,这句歌词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在法院工作的我,却总能看到有些老人与不孝顺的儿女相互对簿公堂,这种情景实在令人惋惜。有些做儿女的以为只要给父母钱,让父母不愁吃穿,就能给父母足够的幸福感;有些儿女甚至因为父母再婚或者对子女没有公平对待,就不赡养父母,这种做法实在令人痛心。常回家看看需要用法律来确定,不得不说这真令人悲哀。在多少父母的心中,需要那么多钱,需要那么多新衣服,他们需要的是儿女们的看望、陪伴和交流。

每次妈妈来我家,看到家里“脏乱差”,总是先会数落我一顿,然后就是马上挽起袖子,将家里收拾干净了再走。把家里收拾干净了,叫她多住一晚,她却宁愿在亲戚租住的屋中挤,为的竟是不想打扰我们上班和休息。多少次去奶奶家,八十岁的老人,总会亲自为后辈们张罗一桌饭菜,而且开心地在路上告诉邻居,家里来了谁谁谁。吃饭的时候,她总是最后一个,自己碗里,永远只夹几根青菜叶,因为她只想把最好的留给后辈。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家,我们才觉得父母把自己当成了外人,不愿意回到以前的家,不愿意同亲人交流,其实是自己把父母当成了外人,才没有注意到父母的头发变白了、脱落了,没有注意到爸爸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那么大的力气了,没有注意到妈妈也会腰疼的半夜睡不着。猛然发现他们竟然都已年过半百,身边的亲人也慢慢离自己远去,这真叫人害怕。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父母白头,不要等到父母忘记了儿女,不论我们成功与否,鼓起勇气,经常回家吧!

责任编辑:泾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