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送达路难于蜀道 志在心一路坦荡——泾县法院为送达筑一条“高速路”

作者:后晓健 周虹  发布时间:2013-11-06 21:05:20 打印 字号: | |

都说法院立案后送达难,难在哪?难在如何准确有效的将诉讼材料送达给被告,因为被告的地址难确定,有时因原告提供的当事人地址不准确而难以送达;有时因当事人人户分离无法确定经常居住地而难以送达;有时因当事人居无定所,难觅“芳踪”而难以送达。1017日,泾县法院的送达法官们整理好送达案件,一行三人又踏上了送达之路。

山重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午准备送达的是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案件,根据诉状表述,该起事故有三名被告:卫某,该起事故的肇事者,泾县琴溪镇人;马某,肇事车辆的所有人,在泾县城区居住;第三被告为肇事车辆所投保的保险公司。根据诉状上提供的电话,送达法官尝试联系被告卫某,号码为空号,而被告马某又无联系方式,于是法官决定上门寻找。根据多年的送达经验,法官判断被告卫某与马某应为夫妻,但诉状上两被告地址却相距12公里。带着疑问,他们驱车来到被告卫某所在乡镇的司法所了解情况,正如所料,他们二人确系夫妻,多年前已举家搬到县城居住,司法所现也无他们的联系方式。法官辗转来到诉状中所称的马某住所,但该住处无人在家,小区内的老住户王大爷告诉法官,该小区没有这一住户,这使得案件的送达陷入了困境。眼看上午又要无功而返,这时法警小戴的推理让案件的送达出现了转机,小戴在仔细阅读了诉状后,根据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凌晨720分和地点泾县某小区停车位处,断定两被告应该在出事地的小区内居住,于是法官又电话联系了琴溪司法所,司法所人员根据这一线索,再次与二被告所在村的村干部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查到了被告马某的联系方式。法官立即电话联系了马某,马某称确实在该小区居住,下午到法院领取材料。

把握时机 只为高效送达

下午一上班,送达法官带好案件准备出发,这时一个立案法官叫住了他们,告知有一个案件的被告,被羁押于宣城看守所,但该被告明天将被移送到外地监狱。如果今天下午不送达,将会错过最佳的送达时机。于是送达法官当即把下午送达的路线调整为宣城看守所。来到目的地,送达法官与看守所工作人员沟通后,他们很配合的协助送达法官完成了送达任务。都说送达难,难在哪?难在时机不对,有时因缺少对当事人的了解而与其擦肩而过,错失良机。因此送达也是一门学问,也需要送达法官们用他们的执着与智慧去探索一条高效的送达路。

积累经验 铺平送达路

本来无法送达案件,却在送达法官的细心琢磨下成功送达。其实这不是偶然,自“送达路线网”在他们脑中形成后,一脚油门准确停在当事人家门口也不是偶然,而是送达法官们在长达两年的送达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了一套属于他们的送达方法,他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高效、准确送达成为一种现实。两年多的送达历程,已让泾县法院这支送达队伍,从当初的无从下手,成为了今天对各村、各庄、各户都已心中有数,他们对工作的细心、耐心、责任心正在帮助他们攻破一件件难送的案件,他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破解送达难,他们正在通过转变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方式,为送达筑一条“高速路”。

来源:泾法研
责任编辑:泾法研